2025-09-05 09:50:56 来源: 阅读:-
7月21日至27日,欢乐海岸社区暑期假日学校美育夏练营开课,宁波财经学院“甬城文保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进驻社区,开展系列壁画实践课,搭建传统工艺与孩子生活的桥梁,让孩子们知晓壁画传统制作工艺遵循“由底到面、层层递进”的逻辑,其完整顺序为支撑体、粗泥层、细泥层、石灰层、颜料层。使千年技艺走进日常,播撒文化传承火种。
细泥层实践:以泥为基,叩响工艺之门
细泥层是壁画的“底层地基”。7月22日,壁画细泥层实践课在社区活动中心开启。团队成员们带领20余名儿童,开启沉浸式体验。团队成员以“壁画的‘底层皮肤’”切入,借粗细泥对比、社区壁画案例,阐释细泥层“平整基层底、便于上色”作用。
图片为儿童磨砂细泥 通讯员 陈益雯 摄
实操中,团队成员演示泥土筛选、搅拌铺展全流程。孩子们分组协作,经1小时创作,“森林小屋”等主题细泥基底作品诞生。这些作品晾干上色后,将成社区文化墙一部分,让孩子体会“作品点亮社区”,为传统工艺入生活写下注脚。
图片为团队成员讲解泥土筛选、搅拌铺展流程 通讯员 陈益雯 摄
石灰层探秘:解码古建,触摸历史智慧
石灰层是壁画的“防护盔甲”。7月26日,课程以“触摸古建肌理,守护墙面记忆”为题,借本地古建壁画脱落对比图,带来壁画石灰层保护课,展现石灰层“古建筑皮肤守护者”角色。
实操时,团队成员复刻传统工艺,带大家还原“以灰护墙”流程。孩子们好奇“石灰层防水原理”,经团队成员演示,见证干燥石灰层成致密保护膜,解锁古人智慧。课程传授技艺,让古建文化成儿童可触、可参与的“身边学问”,也为后续文化传播埋伏笔。
图片为涂石灰层成护膜过程 通讯员 陈益雯 摄
颜料层绘就:上色收官,让文物“活”在社区
颜料层是壁画的“表层灵魂”。7月27日,颜料层绘制课为系列课程收官。实践团以“让文物活起来”为旨,构建文化传承链路。团队成员结合宁波本土壁画,讲述“随类赋彩”技法与色彩密码,让孩子懂古画用色是审美与工艺选择。
现场,孩子手持画笔专注上色,绘制的钱币形态图拼接成古代钱币发展史长卷,串联商周至清代货币文化。商周时期以“贝币”为主,春秋时期以“布币、刀币”为主,秦汉时期以“方孔圆钱”为主,唐代的“开元通宝”,宋代的“交子”,清代的“元宝”。这是钱币主题创作背后的文化脉络。实践团负责人称,这些钱币图案的拼接,不仅让孩子们在会话中触摸历史,更是以“小钱币”折射“大文明”。颜料层绘制更是壁画“焕发生命”关键,系列课让文保理念落地,使传统成“走进生活”的样本。
图片为儿童颜料层绘就过程 通讯员 陈益雯 摄
“从细泥层童趣实践,到石灰层古建解码,再到颜料层文化赋彩,社区壁画课以‘沉浸式体验+文化传承’,让传统工艺破博物馆围墙,在社区生根。”宁波财经学院“甬城文保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指导老师、鄞州区文化特派员杨燚娜说。三者如同“墙面的三层皮肤”,从基础支撑到防护加固,再到美学表达,缺一不可。孩子协作成长,居民触摸历史,社区更具温度。这是技艺传授,更是文化传承模式探索,期待更多实践让文脉在社区沃土绽放!